姚善是明朝建文年间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,出生于应城南乡的姚家嘴。自幼,他就以个性直率著称,喜欢与人交谈,心中所想毫不掩饰,言辞坦诚;他长大后还拥有一副出众的外表,令周围人对他赞赏有加。
在洪武初年的时期,姚善凭借乡举的推荐,顺利入读太学学习。他的学业完成后,便走上了官场,一步步担任了多个职务,包括祁门县的县丞、卢州及重庆的同知,最终成为苏州知府。在苏州任职期间,他展现了卓越的治理才能,主政时公正明理,能够把握大局,制定的条令简便明了,减轻了民众的负担,从而赢得了市民的信赖,导致吴中地区一片繁荣。姚善与同季亨、魏观、王观及况钟等人并称为“姑苏五太守”,名声显赫。
姚善性格外向,尤其乐于结交贤能之士。某日,他听说了一位名叫王宾的博学才子,便马不停蹄地前去拜访。不巧的是,王宾是一位隐士,并不愿接见他。姚善对此毫不气馁,隔天又冒雨前往,经过几次尝试,王宾终于接见了他,却故意装疯卖傻,想要难为姚善。姚善依旧面带微笑地离开了。最终,在他第三次的拜访中,王宾被姚善的诚意所感动,两人成为了亲密的挚友。姚善因其待人接物的礼贤下士之风,吸引了许多才俊,如王宾、韩奕、俞贞木、钱芹等人,这些文士时常聚集在一起,吟诗作对,畅谈时事。
展开剩余54%某天,姚善与这些朋友聚会讨论经义,正当气氛热烈之际,钱芹忽然直言道,现在并不是探讨经论的时机。说完,他便将一本小册子递给姚善,后者打开一看,发现其中是一些关于军备的内容。钱芹进一步阐述道,燕王朱棣已经开始造反,意图篡位,作为建文帝的忠诚臣子,我们必须加强防备,团结力量以保卫朝廷。
姚善对钱芹的见解极为赞同,于是立即开始联系镇江、常州、苏州和松州四地的负责人,号召民兵进行军事演练,并积极推举钱芹参与朝政,负责军务。没多久,他亲自来到京城,请求动用军队支援皇帝。朱允炆下诏特命姚善组织苏州、松州、常州、镇江及嘉兴五府的兵力参加勤王之举。
到了建文四年,姚善的勤王军队尚未完全集结,南军已被燕军攻陷。作为削藩大臣的黄子澄无奈之下,带着四个儿子逃往苏州,与姚善商议如何继续招募勤王军,共同与朱棣进行殊死较量。为了保护黄子澄的两个孩子,姚善在编造黄册时专门修改了他们的姓名和籍贯,以免受到牵连。而他们两人也达成了誓言,誓死抵抗,直到最后一刻。
然而,黄子澄后被朱棣抓获后遭到残酷处决,姚善则选择继续坚守。可是,他的部下许千户背叛了他,出其不意地将姚善捕获,献给了朱棣。朱棣以丰厚的官职和优厚的条件诱惑他投降,但姚善坚决拒绝,最终不幸被朱棣所杀,年仅四十三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秦安配资-秦安配资官网-靠谱配资平台-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